公告栏
书画院简介
文学书画艺术院属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分支机构,文遗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号召,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调查研究、项目策划设计、文献整理、信息收集、咨询服务、宣传教育、专业培训、展览展示、学术研讨及公益性活动等。更多>>
  • http://www.shysy.org
  • E-mail:zgwhycbhyjy@126.com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中街31号自由季大厦1座802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斗会音乐“最后”的师徒

【信息时间:2014-01-07 23:29 阅读次数:

 

王以鑫(右)在指导杨礼周。

    在2013年公布的南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上,有两位“80后”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82岁的高龄老人王以鑫,另一位是生于1981年的小伙子杨礼周,他们都是延平佛教修士音乐的传承人,来自南平善庆堂。

    延平佛教修士音乐俗称斗会音乐,是南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是发源于南平当地的斗会文化,至今已流传了上千年。“斗会”这个概念由“五斗米道”演变而来,过去入会的门槛很高,除了对品行、家庭背景、经济能力有所要求外,会员还必须会说南平方言用于演唱,所以旧时斗会班里大多是秀才、绅儒等知识分子。可以这么说,斗会班就相当于那时南平本地的“精英俱乐部”,当时南平南词成员90%以上来自斗会班。他们在这里“以乐会友”,吹拉弹唱,享受斗会音乐。歌曲围绕着过去人们所信奉的宗教及南平当地的民俗信仰,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并以此达到自省修身的目的。

    耄耋老者一生的寄托

    作为南平斗会班现今最年长的会员,王以鑫玩斗会已有68个年头。说起与斗会的因缘,王老仿佛觉得还是昨天的事:“当时我15岁读初中,因为是教会办的学校,所以要求学英语,可我怎么也学不好,干脆就不读了。”作为家里的一根“独苗”,家大业大的王父十分担心辍学后王以鑫会游手好闲,走上“歪路”,便强行将他送到了斗会班定定心性。“那时大家公认斗会班是个高雅的地方,谁家孩子要是入了斗会班,说亲也更容易呢。”王以鑫自豪地说。

    就这样,王以鑫开始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吹笛子,拉二胡,学韵律,记曲谱,一学就是一整天,到了晚上八九点才匆匆回家。但王以鑫却有了兴趣:“因为一起学习的都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凑在一起既能做伴又热闹,渐渐地我们这些同学就变成了朋友。”王以鑫说,这些都是他后来交往一生的挚友。

    就像好茶品久方知其香,王以鑫渐渐感受到斗会的韵味和魅力。“斗会最讲求的就是一个‘雅’字,凡是都要力求优雅、文雅,追求时刻保持读书人洁身自爱的气节,不为外物所影响。”

    几年的学习,让斗会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里,受用一生。几十年过去了,从前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王以鑫依然记得:“在最难的时候,斗会给了我一份慰藉和依靠,只要哼起小曲,我就相信还有希望,我一定能战胜磨难。”

    80后徒弟的重任

    和王以鑫不同,年轻的杨礼周完全是主动入门的。

    2008年,一个巧合下,喜爱古典文化的杨礼周来到重建于水东街道的善庆堂斗会班。“一听到斗会曲,我就被这古朴的韵律、精炼深刻的文言牢牢吸引住了。”杨礼周说,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音乐。

    从这天起,杨礼周一有空便来到善庆堂观赏,随着时间的增长,他对斗会音乐越来越痴迷,便萌生了拜师入会的想法。为了遵循收徒必佳的传统,斗会班的前辈们不敢懈怠,在经过了整整三年的观察考验,确信这个纯朴热情的小伙子是真的热爱斗会文化后,才喝了他的拜师茶,师从斗会班里德高望重的掌教师王孝瞳老先生。

    王先生身体不好,在带病教授杨礼周一年以后,王孝瞳老师傅遗憾地离世了。此后,杨礼周转入师傅的叔公王以鑫门下继续学习。“我时常感到压力很大。老一辈斗会班都已迈入古稀,班里中坚力量薄弱,到我们这辈,如果没学好,或无法传承下去,那就对不起先辈们。”

    此外,当下的斗会班还面临着“粉丝”少、经济困难、知名度低的窘境。“过去的斗会班与盈利不沾边,全靠会员们自己掏钱。现在玩斗会的都是普通的民众,经济上并不富裕。”王以鑫说,为了留住这仅有的40多个斗会爱好者,从2006年起善庆堂就取消了“出份子”的规定,全班的经济来源仅靠每年初送太岁的平安钱和会员亲友的捐赠。同时,因为善庆堂地点较偏,又缺乏宣传,中青年人对斗会几乎一无所知,而现有的会员们平均八十几岁,他们百年以后,谁会是新的斗会成员呢?

    “斗会不仅是文化,唱词音乐还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南平当地的历史和风俗,这都是后人研究的重要依据。”杨礼周说,接下来他们准备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希望能得到社会和政府更多的帮助,让更多的人了解斗会音乐。(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张李子 文/图)
   来源: 福建日报

书画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书法知识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证书查询 | 人员查询 | 入会须知 | 电子杂志 |
主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书画艺术院
主办:文学书画艺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