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继续赶考为何强调解决“送礼”问题?
【信息时间:2013-07-13 11:16 阅读次数: 】
7月11日至12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自己联系的河北省调研指导。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块展板让习近平久久驻足,上面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伫立展板前,习近平一一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这几乎就是一张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答卷,考的怎么样,习近平一一作了回答。有考的好的,比如不做寿、不以人名命名地名等等。也有正在努力解决的,比如少敬酒、少拍掌的。还有存在很大问题的,这其中习近平特别提到了“不送礼”的问题,并且强调要在“反四风”中加以解决。
在中国,礼尚往来一直是种传统。可是进到官场,却成为一种权钱交易和腐败的温床,请客送礼屡见不鲜,俨然成为一种惯例。尤其是在时下的中国官场,送礼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是送礼的花样多,金银手表、土特产、家电、烟酒、购物卡、会员卡、天价月饼、粽子等等,各种礼品已然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二是送礼的时间多,过去主要是在春节期间,现如今发展到端午、中秋、清明,以及领导们及其亲属的生日,甚至于在平时的日子里也多为常见。三是送礼的对象多,对于基层是苦不堪言,只要是上一级的领导或是有权的职能部门,一个都不能少。至于“进省会、进北京”送礼也就没有什么新鲜的了,几乎成了常例。四是送礼的讲究多,送礼不只是一种物质的享受,还是权力的享受,送了的没多大印象,没送的可记得十分清楚。五是送礼的诱惑大,送礼几乎成了一些领导灰色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光工资没有多少,可是礼品之丰富,却在隐形之中增加了不少收入。
送礼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始对于现金不在犹豫,直接送钱的层次也在越来越多,从小钱,到大钱,一步一步,许多官员就这样逐渐地滑入腐败的深渊,不可收拾。
而这样的风气,在工作和生活中,就逐步建立起了一种潜规则。“不送礼不办事”。在行政审批领域,请客送礼几成常事,那些不懂送礼规矩的人,明明当天可以办下来的事,偏偏就得来回地跑,只有在送礼之后,才会明显感到速度加快。
而当一纸执法罚款的通知送达之后,你不用吓得哆嗦不已,只要懂得送礼的规矩,几十万的罚款都可以化为无形之中,最后只需一点点表示就行。
官场如此,其它领域也纷纷效仿。在学校,给老师送礼已经被极度庸俗化,一些老师拿着“教书育人”的义务,居然充当起权力,使得学生及家长也不得不靠送礼来读好书。在医院,不给医生送个红包,仿佛走上手术台就是一场鬼门关,怎么也不放心。在职场,你也不得不去考虑你的领导可能的收礼爱好,否则也是有穿小鞋之可能的。而在商业的交易当中,送礼与回扣一样,是玩转商场的不二法门,必不可少。如此等等。
发展到平民百姓来看,“有没有人给你送礼”,就和你有没有情妇一样,几乎就是当今社会检验一个人工作能力和本事的标志之一,所以对于一些官员常常的调侃就是,如果你没有几个人给你送礼,似乎都不好意思面对自己的家人,怎么会浑成这个样子。
这是一种何等的扭曲,腐败的风气其实就是从这样的一些小的细节逐一被发展壮大,我们的许多规矩、制度、法令,也就是在送礼的一步步过程中被突破、被儿戏。因为送礼,人们之间的“关系”、“人情”已经被物欲化,官员手中掌握的权力也就被私利化。这样发展下去,人们之间没有真正的尊严和平等,官员所依赖的就只剩下权力,就只会越发促使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糜之风”的成长,这就是一颗颗糖衣炮弹,不断地腐蚀与掏空,没了信仰、没了人格、没了尊严,只剩下空空皮囊。
送礼看似是一个小问题,可真正解决起来并不容易,这不仅有传统文化上的认识,更有权力和利益之下的诱惑,如何拿下此等问题,还必须得在治本上下功夫,那就是推出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真正让财产接受监督,如此之下,谁还敢去收礼呢?管住了官员,再在推及社会,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