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根细小的链条,一张白纸,经过陈玉发老人的精心造型、调整、布局,即可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作,再通过手工喷绘,拿去链条,一副制作精美的链条画就完成了。除了随性而发的“自然画”,精心摆布的“形态画”,甚至可以通过这些如同项链一般细小的链条勾勒出气势恢弘的山水画。而这些借助链条这一独特工艺创作而成的画作,正是古稀老人陈玉发30余年来研究的成果。现在,老人想要将这门手艺流传下来却难以找到志趣相投的“继承人”。
缘起
老人30年前便与“链条画”结缘
“链条画”的创始人陈玉发,今年77岁,是沧州市青县的一名退休教师。这位古稀老人的人生中近30年的时间都在研究“链条画”创作,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自然画到山水图。当他同记者谈起自己创作链条画的情形时,目光中那种对链条画的执着与渴望让人印象深刻,老人平日创作时都不让任何人打扰,常常独自在书桌前一坐就是一天。要说起这位老人同“链条画”究竟如何结缘,还要追溯到30年前。
早在1985年,陈玉发还在学校教语文课,闲暇时喜欢书法和国画。一次,陈玉发在摆弄手中的钥匙链时,无意中发现用钥匙链上长长的链条可摆出很多不同的图案,这让他产生了创作灵感,并对这些链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开始钻研如何用链条创作。陈玉发发现,这些原本很不起眼的细链形成的图案有着笔墨所不能比拟的韵味和意境,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更是有很大帮助,从此他便醉心于链条画的研究和创作。
痴迷
钻研30年创作上千幅作品
从一开始接触到后来熟练的用链条创作出山水画,陈玉发老人为研究出适合链条画创作的方法和工具花费了不少心思,常常在桌前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他研究链条画时,发现这些链条的厚度和立体感很适合创作山水画,但是用链条作画很费时间,对手工的要求也很高。在摆的过程中要特别精细,画中山水、树木、人物不仅要有形,更要体现出山水画独特的神韵和意境。
为了做到这点,细微之处的链条摆放要用牙签进行造型,特别是对画中人物气质的凸显对手下工夫的要求就更高了。加之链条画的造型是通过直接在纸上进行摆放而形成的,整个创作过程不能有一点失误,创作中一定要有耐心,一不小心就会破坏整幅作品。所以,完成一副“链条山水画”单单是造型这一过程就要花费五六天的时间。
造型完成之后的喷绘同样不能马虎,这一过程是喷染相结合使得原有的艺术形式得以升华,让链条画所表达的寓意更为深远。一开始,陈玉发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喷绘工具只能用牙刷蘸着颜料然后用刀片敲击牙刷来上色;后来老人又发现可以用窗纱当过滤网来上色,但是窗纱又太软用起来不方便。经过不断地尝试,最终老人发现用平时捞饺子用的笊篱作为上色工具最方便。由于山水画讲究意境的传达,上色的颜料也有要求,最好的颜料是钢笔中使用的蓝墨水,这样喷染出来的作品最能体现山水画的精髓。
经过近30年的研究,老人总结出一套创作链条画的独特技法。至今老人已创作了上千幅作品,还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技术,也有多幅作品参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历时三个月创作了13米长卷“梁山好汉”,想要捐献给沧州武术节目组协会,以表达自己对奥运的祝福,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提交让老人很是遗憾。这幅作品中老人用链条塑造出梁山108个典型人物形象,也是老人创作中最为得意的一幅。
心愿
一场大病让老人欲将手艺流传后世
2011年陈玉发老人被查出患上肺癌,曾做过一次大手术。手术过后,老人的身体不适合再进行链条画的创作,但只要等身体稍有好转他就会坚持创作。家人多次劝他不要为了这个链条画儿耽误了身体,但创作链条画却让老人感觉“累并快乐着”。每次作画都像是在书写一段新的人生,人生的每一步都无法回头,用链条创作也是无法重复,它讲究天然造型的美感。“链条如人生”这是陈玉发老人多年来创作经验的有感而发,更是他毕生都无法舍弃的一部分。
老人现在还有个心愿未能实现,老人想要将自己近三十年来对链条画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让这门手艺能够流传下来,同时也是不辜负一直支持自己的乡亲们的期盼。经过三年的汇编整理,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书稿《妙悟》,但是真正想要出书却需要一大笔费用,老人不想给家里人增加负担,只能是通过拍卖自己近年来创作的链条画来筹集出版费,但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出版书所需的费用还差一大截。
链条画的创作虽然简单易行,却也需要创作者有耐心、有时间,很多慕名而来想要学习的人都因为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没有坚持下来。老人曾经收过一个小徒弟,当时家人带着他专程来找陈玉发老人学习链条画,还执意要磕头拜师。老人见到他很诚心便收下了这个徒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许是因为他年纪尚轻还没有定性最终没能坚持下来。这门手艺多年来老人独自摸索,却没有传人,现在将链条画的手艺传承下去,这是陈玉发老人最大的心愿。本报记者 刘涛 实习生 王暖/文本报记者 史晟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