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书画院简介
文学书画艺术院属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分支机构,文遗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号召,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调查研究、项目策划设计、文献整理、信息收集、咨询服务、宣传教育、专业培训、展览展示、学术研讨及公益性活动等。更多>>
  • http://www.shysy.org
  • E-mail:zgwhycbhyjy@126.com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中街31号自由季大厦1座802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193件套大理明代陶俑与重庆市民“会面”(图)

【信息时间:2014-12-24 23:06 阅读次数:

 韩政墓出土的彩绘陶持棍男俑。 三峡博物馆供图 摄

  中新网重庆12月24日电 (唐枫)24日,193件套大理出土明代陶俑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再现了明代时期大理地区繁华的社会。其中包含具有浓厚中原风格,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的韩政、王秀瀛夫妇墓出土陶俑36件。

  陶俑是具有人物形象或动物形象的陶制冥器。据悉,《苍洱陶韵——大理出土明代陶俑精品展》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大理市博物馆共同主办,共计展出墓葬陶俑193件套,展出时间持续至2015年3月1日。展览主要由韩政、王秀瀛夫妇墓,赵氏能姐墓,高崧墓段竹垣妻李氏墓,李氏墓五个墓葬出土陶俑和文昌帝君俑,十二生肖俑,牵马俑三个专题性单元组成,对研究当时的礼仪、服饰、音乐艺术及葬俗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据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明代,地处西南的云南大理地区,由于没有受题材、制作样式等因素的束缚,创造出一批极具艺术魅力的陶俑。这些陶俑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不仅带有浓郁的汉地风格,还渗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堪称中国陶俑史上的一朵奇葩。

  展出的文物中,有于1960年在大理三月街址中和村发掘的韩政、王秀瀛夫妇墓出土陶俑。墓内共出土陶俑三十六件,其中牵马俑四件,武士俑十一件,仆役俑九件,侍女俑十二件及出土大理石质墓志两盒。韩政墓志一盒,盖阴刻直书三行颜体楷书“明进武德将军韩公墓”九字,另一合墓志盖阴刻直书四行篆书“大明武毅将军葵轩韩公宜人王氏之墓”十六字。

  据悉,韩政、王秀瀛夫妇墓出土的陶俑具有浓厚的中原风格,人物塑造生动形象、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是研究明代大理雕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众所周知,殡葬活动是人类的一项古老而永恒的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重庆三峡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联系中国生死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其实质是伦理道德。《荀子.礼论》曰: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我们可以从《苍洱陶韵——大理出土明代陶俑精品展》中窥见一斑。”

书画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书法知识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证书查询 | 人员查询 | 入会须知 | 电子杂志 |
主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书画艺术院
主办:文学书画艺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