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书画院简介
文学书画艺术院属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分支机构,文遗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号召,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调查研究、项目策划设计、文献整理、信息收集、咨询服务、宣传教育、专业培训、展览展示、学术研讨及公益性活动等。更多>>
  • http://www.shysy.org
  • E-mail:zgwhycbhyjy@126.com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中街31号自由季大厦1座802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黄平半山古石梯田要申“非遗”

【信息时间:2013-12-29 19:09 阅读次数:

半上村寨老田里的稻鱼“越冬池”。

  黄平半山古石梯田要申“非遗”

  大田外高内低,田埂墙下还嵌了避雨洞

  金黔在线讯 黄平重安镇半山村有一片古老的梯田。12月28日,记者从黄平县文化部门获悉,该县已在近期启动了半山古石梯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由县水利局和文化局具体负责。

  据了解,半山村位于黄平县重安镇东北部9公里处,全村896亩田地连在一起,层层叠叠,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古石梯田。

  半山古石梯田历史悠久,半山村84岁的寨老杨凡介绍说,来到半山村定居最早的是他所在的杨氏家族,至今已有17代人。

  “我的祖先到这里时,这里的山坡上也有一些田块,这是早期到半山开发的汉人留下的,后来他们搬离了。”杨凡说,杨氏将这些田产继承了下来。

  黄平县文史界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杨凡老人所说的汉人,应该是军队。根据史料记载,南宋时代,黄平等地设置“屯戍守,预防民变”。而“屯戍守”的军队实行屯田制,使“耕战合一”。

  不过,在重安江一带大规模开山造成田的时间不是在宋朝,而是在明朝。据相关史料记载,为解决军民供给,明洪武年间,国家让驻扎在黄平、镇远的军队屯田,还发给耕牛。

  “我们认为,半山村杨氏家族到来之前,这里已经开垦有田地的状况是足以理解并能证明的。”黄平县文化部门有关人士说。

  明朝军队撤走后,半山杨氏始祖到这里定居,继承了军队留下的田产,而随着人口增加,杨氏族人以及其他搬迁户又继续开荒造田,这样,田块就越来越多,半山耕地面积越来越宽广。

  杨凡说,据他的爷爷称,多年以前人们在半山造田时,小户人家财力有限,只能开造小田,而富有的人家就雇工大规模修造,如杨氏祖先杨垢参(生活在清朝后期)等人造田时,就雇了不少帮工,雇工的待遇每天除了包吃外,每人还给3碗大米(方形木碗,每碗0.4公斤左右)。

  半山梯田的大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大田外高内低,内侧深挖大坑,这是为何?据了解,这叫防冻池,是田鱼过冬期间的栖息地。每个防冻池面积约3平方米,可容纳200多斤鱼在池子里越冬,一般情况下,防冻池建在田地中冒地下水的地方。

  在半山古石梯田中漫步,你还会看到在一些田埂墙上有许多的石洞。这些石洞,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原来,古时人们没有雨具,上山种田时,由于远离寨落,一旦下雨,就要被淋湿。鉴于此,古人们造田时,就在田埂墙下嵌了个石洞作避雨洞。当然,大热天,大汗淋淋的农夫也可以进入石洞中休息,因为炎热的夏天,石洞中比较凉爽。

  “这个石洞不仅可以遮阳避雨,还节约了石材,作用真的不小。”杨凡老人说,一般的石洞可容纳5人,最大的可容纳10人。

文章来源: 金黔在线
 

书画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书法知识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证书查询 | 人员查询 | 入会须知 | 电子杂志 |
主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书画艺术院
主办:文学书画艺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