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曾经困扰许多中国问题的观察家和中国改革的实践者。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国内外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关注中国十八大后的新走向。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在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新一轮改革的伟大实践,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学习领会领导这场新一轮改革的总书记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
在学习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改革思想,有五个鲜明的特点:
(一)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思想
要学习领会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首先要看到,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一关键时刻提出的中国改革思想。
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一定要有一个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领导集体。”这一论断不仅体现了我们党选拔接班人的一个重要思想,而且也是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在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并且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坚持改革开放的领导集体。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被大家选为新一届党中央的总书记。在他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发表第一个讲话的时候,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为此,他向中央委员会提出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三是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六是深化改革开放。从这六项工作的安排上,我们可以注意到,他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纲,也就是后来他在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所有工作的落实和推动,归根到底,都靠深化改革开放。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就轻装简从,来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珠海、佛山、广州,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他的这一举措及其在考察期间不扰民的做法,不仅成为全社会的新闻热点,而且让国内外所有人都看到了新领导的改革开放形象。
从广东返回不久,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又主持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其主题就是回顾和学习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要求全党进一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在学习时指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这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开始研究和部署新一轮改革开放。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时,强调指出一定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
在这一系列活动和讲话中,他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他认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与此同时,他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从这样一个简要的历史回顾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思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思想。
(二)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的全面改革思想
习近平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及其提出的重要论述,既继承了邓小平以来历届党中央的改革思想,又具有新一届党中央的鲜明特色。其最大的特色,是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
今年6月8日,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第一次向外界披露“我们也正在研究推动中长期全方位改革方案”。
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告诉大家,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10月23日,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明确告诉大家,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11月2日,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习近平又一次告诉大家,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从全会召开前习近平关于中国改革议题的一系列讲话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他强调中国新一轮改革是“全方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综合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全面改革。
应该讲,改革是全面改革,这是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也是历届党中央都强调的重要思想。比如,邓小平说过:“经济上进行改革,同时相应地进行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习近平不仅坚持了这一重要思想,而且把全面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部署和推进。特别是,他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因此,他提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也就是说,他认为“全面改革”不是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
我们知道,社会是由各种利益需求的群体构成的,而且有的利益群体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社会改革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我们既然决定把全面改革作为各项改革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来部署,而不是看作一个改革接一个改革的线性推进,这就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为此,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在思想方法上,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三)“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辩证统一的改革思想
习近平一再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他所说的“改革方法论”,就是要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的方法。
前一段,有人因为中央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就否定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习近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为此,他强调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比如,中央决定在上海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它也是宏观的顶层设计的产物。
(四)按照中国改革的内在规律领导改革的思想
习近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论,是为了探索中国改革的内在规律。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他就已经提出了要认识改革规律性的问题。在湖北调研期间,他明确提出要研究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和五大关系,强调指出“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这五大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关系。习近平在论述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多次把“发展中国”与“稳定中国”联系起来提。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又反复强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他要求我们对于深化全面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有足够的估计和思想准备,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他说,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五) 始终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改革思想
习近平重视改革的规律性问题,同他坚持的改革的正确方向是直接相联系的。他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要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他说,我们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湖北考察时,他还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上是有教训的,苏东剧变就是这样的“颠覆性错误”。因此,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与此同时,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长风破浪会有时”。新一轮改革的航船即将启程,我们在习近平深化全面改革的思想引领下,一定能够扬帆远航,到达胜利的彼岸。
发展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的科学决策
认识来自实践,对策来自问题。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在我国发展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期的重要历史关头,全面考量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矛盾和问题,认真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最新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深思熟虑提出来的。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在理论上是一个科学思想,在实践上是一个科学决策。
对于习近平为什么要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他本人在9月17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事实就是这样。我国改革开放经过20多快速发展,在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十七大又明确提出了“三个转变”,即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主要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应该讲,这些思路是正确的。问题是,怎么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曾经采取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给农民提供买家用电器的优惠,激发广大农民的消费能力,来拉动经济;我们曾经考虑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百姓无后顾之忧,减少储蓄额,来促进消费;我们曾经下达一个又一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帮助他们克服发展中的困难;我们曾经通过组建一个又一个国有大企业集团,增加经济竞争力,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我们也曾经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刺激办法,来应对危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等等,等等。这些措施,有的立即见效,有的成效很少。有的地方,原来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发生了。这几年,各地因征地、拆迁、污染等问题,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越闹越大,也引起了我们思考。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思想观念的障碍,有体制机制的痼疾,有利益固化的藩篱。归结起来,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就是要深化改革。而且,根据几年改革发展的实践,光靠单项改革也无法解决这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不仅要改革,还要各项改革相互配套、协同推进的全面改革。
所以,习近平今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要思想,不是偶然的,是我国进入发展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的社会现实对我们党提出的客观要求。用习近平自己的话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正因为这样,我们说今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决策。(李君如)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