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书画院简介
文学书画艺术院属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分支机构,文遗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号召,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调查研究、项目策划设计、文献整理、信息收集、咨询服务、宣传教育、专业培训、展览展示、学术研讨及公益性活动等。更多>>
  • http://www.shysy.org
  • E-mail:zgwhycbhyjy@126.com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中街31号自由季大厦1座802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非遗”浙江磐安吹打:散落在山乡的古乐

【信息时间:2013-12-13 17:08 阅读次数:

“非遗”浙江磐安吹打:散落在山乡的古乐

先锋吹奏

在浙江磐安的大街小巷、庙宇祠堂,每有节庆,那古朴、浑厚而热烈的吹打便响彻磐安山乡,这就是从久远的年代传承至今的山乡古乐――磐安吹打,包括四吹、先锋吹奏、铜锣调等在当地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目前,该项目已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吹流行于磐安县深泽乡一带,属丝竹锣鼓乐,因由锦缠道、风入松、桂枝香、望乡台4首曲牌组合而得名,其乐器有箫、曲笛、笙、京胡、板胡、扬琴、琵琶、月琴等,种类繁多,且别具特色。乐队编制少时24人,多时36人,队伍庞大。四吹演奏常在春节前后开展,最初为祭祀祖先而设,特别是在祭祀“胡公大帝”时,必定吹奏。“胡公大帝”即北宋清官胡则,他为民请命,曾免去浙西一带百姓身丁钱,深受百姓拥戴,身后被立庙祭祀,尊称为“胡公大帝”。每逢“胡公大帝”忌日,四吹乐队都要沿着各村行奏。行奏是四吹乐队的一大特色,排着长长的队伍,边走边演。演奏人员的服饰也很特殊,一律头戴红缨帽,身穿白长褂,腰捆扎包,分插两把匕首。这是因为“胡公大帝”生前是朝廷重臣,着此装以示崇敬。近年来,四吹的表演形式有所改革,队形和服装更适合于舞台表演,因此现在四吹演奏也广泛运用于助兴演出。

先锋吹奏与四吹一样,也是起源于祭祀“胡公大帝”。磐安深泽乡每年都要举办庙会祭祀“胡公大帝”,参祭队伍前要有8支或16支先锋吹奏开道。这种形式一直流传至今,现已发展到36人的队伍,声势浩大。他们吹奏的乐器“先锋”,又称“长号”,铜制,分3节,能伸缩,伸直后达180厘米。吹奏起来有一定难度,没经过训练一般吹不响,只有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才能吹得嘹亮高亢。当地的婺剧团在开场前也都要先吹奏三声“先锋”,没有“先锋”的前奏,乐曲不得往下演奏,这也是此乐器为何被称为“先锋”的原因。先锋吹奏队形有“八字形”“一字形”等,样式多种。表演时队员着统一橙黄色服装,煞是好看。

关于铜锣调的产生,当地流传着一段传奇的故事。明万历年间,磐安县安文镇岗头村有位叫陈进的人,号旭初。此人才智过人,深谙管弦。某年夏天当地遭遇大旱,旭初公净身持斋,独自一人来到他首募捐建的“三姑小庙”求雨,梦中闻得一首曲子清心悦耳,醒后就用木炭将梦中所闻之曲记下来,并演奏给全村人听,大家听后异口同声说“优美之极”。有人提议,此曲来自天上,应叫《天曲》。《天曲》不仅好听,还能给人们带来甘霖,为感谢天恩,当地百姓决定自第二年起每年吹奏《天曲》,此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其乐队编制为笛子、京胡、板胡、二胡、吉子(唢呐)、小钹、小鼓及主角大小铜锣等。铜锣调在磐安各地均有分布,主要流传在深泽乡、墨林乡一带。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逢婚丧嫁娶或是喜庆节日,磐安人几乎都要用到磐安吹打,它已经深深扎根民间,成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王海根

书画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书法知识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证书查询 | 人员查询 | 入会须知 | 电子杂志 |
主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书画艺术院
主办:文学书画艺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