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书画院简介
文学书画艺术院属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分支机构,文遗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号召,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调查研究、项目策划设计、文献整理、信息收集、咨询服务、宣传教育、专业培训、展览展示、学术研讨及公益性活动等。更多>>
  • http://www.shysy.org
  • E-mail:zgwhycbhyjy@126.com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中街31号自由季大厦1座802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东坝人编创“大马灯”成国家级非遗

【信息时间:2013-11-27 10:25 阅读次数:

东坝人编创“大马灯”成国家级非遗

  东坝大马灯。省非遗保护中心 供图东坝人编创“大马灯”成国家级非遗

  老街民居上的浮雕。东坝人编创“大马灯”成国家级非遗

  精美的老戏台。张可 摄

  上期《南京魅力街镇》访遍了高淳东坝镇的古迹。本期我们去看看这里鲜活的人文景观。每到逢年过节,南京人热衷于花灯,而东坝的居民则用类似的方法,编成一个个“大马灯”,两人一马,七马一队,走街串巷,延续这一从明清就兴起的民俗活动。在东坝,还能看到砖木结构的老戏台,老街上几乎每家门头上,都能看到精美的浮雕,尽显这座古镇的悠久的文化气息。通讯员 梅正亮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大马灯

  明清儒商设计编创大马灯 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表演

  “现在来得不巧,除了不定期的文化节活动,要到过年时候,才能看到大马灯。”记者提出想看大马灯,东坝居民王先生遗憾地摆摆手。但说起这项民俗,却是如数家珍。

  明清时期商贸的往来,给东坝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每年的农历三月、五月、七月多有各种庙会,但春节、元宵节却少有民间娱乐活动。据传说,一些儒商鉴于东坝多船帆、少车马,联想到汉代的“骆驼载乐”形式,由此萌发了编创“大马灯”舞的想法,并付诸组织实施,通过舞蹈表达了崇尚“忠义”的传统道德,和对“天下太平”的向往。从此,该舞在当地流行起来,并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东坝大马灯舞一般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集中表演。

  王先生说,东坝大马灯采取老、青、少三代人组合的表演形式:老者负责指挥乐队并控制节奏,青年人担纲竹马表演,少儿们扮演《三国演义》故事中的人物。大马灯造型比一般马灯道具高大,每匹马由两名体壮灵活的年轻人组合表演,前一人扮马头,后一人扮马身,两人须协调配合、高度统一,方能将马的各种神情、动作表演得逼真传神。大马灯的道具为竹制的“马架”,绒布缝制的“马皮”,并饰以马鞍、缰绳、铜铃等。

  据介绍,东坝大马灯当今代表性人物是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汤裕道,以及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汤春山、汤海头。

  古戏台

  分上下层,有10米多高 “出将、入相”改成“入云、唱月”

  在乡镇,除了庙会和灯会,戏曲也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在胥河北岸,东坝镇政府的大院内就有一座高大的古戏台。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坐北朝南,台面3间,分上下层,有10米多高,占地150多平方米,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戏台原为东岳庙内的酬神戏台,因此又称作东岳庙戏楼。它始建于明代的公元1568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毁于大火,民国六年(1917年)由当地工匠设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三次小修。这座戏楼是全省现存的60多座老戏台之一。

  如今再看老戏台,不得不令人感叹制作之精美。前台顶部构架叠三层八角形藻井,正中绘二龙戏珠,外绘扇形花草。戏台檐下有木雕戏文,其下斜撑,分雕成展翅凤凰和戏绒珠狮。台中四垂莲柱雕成六角形花篮。戏楼外观部位的梁枋、斜撑等木构建,均雕有历史典故、瑞兽、吉祥纹和花草等图案,线条流畅,神态逼真。正中上方高悬“柱岳擎天”横额,两旁悬挂“绝顶一呼众山皆应响,宏图再展大厦总还魂”的楹联。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戏台上写有“出将、入相”,分别写在演员出场和退场的门头上,但在东坝古戏台,变成了“入云、唱月”。据了解,“出将、入相”并不是所有戏台的标准,有的地方也会改成“春华、秋实”。

  老街

  街口石阶寓意“步步登高” 每家窗台上刻兰花浮雕

  大凡古镇都保留了老街,东坝也不例外。老街就在戏台的对岸,街口有一段石阶。当地人会向您解释,这一设计取“步步登高”之意,所以老街又叫“上上街”。据说明清时这里很热闹,鳞次栉比有上百家商号。但如今,老街有些破败,除了几户居民,商铺紧闭着门板。记者在现场看到,重修老街的工程已经启动。探访当天,工程人员正在老街街口重修“财神庙”、亭、廊等建筑。“都是在原址上复建。”

  漫步老街可以看看古代民居墙体上的浮雕。兰花是最常用的造型,几乎每一户人家的窗台上都有,枝茎株株分明,花卉瓣瓣清晰。而在房门上安装了一片可以挡雨的薄石板,这也是老街民居的最大特点。

  在一间商铺,记者还发现了古代居民留下的痕迹,在墙根处阴刻着“谢详×墙界”,字为宋体,因为一条大裂痕,中间字迹难以辨认,但刻工高超。据介绍,墙界石刻一般为古代商家常用,相当于界碑,为商户宣示自己对房屋,特别是墙的所有权。这块墙界石说明,墙是这位谢老板所建,也是归谢老板所有的。

  (原标题:东坝人编创“大马灯”成国家级非遗)

书画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书法知识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证书查询 | 人员查询 | 入会须知 | 电子杂志 |
主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委员会书画艺术院
主办:文学书画艺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