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灿烂的霓虹灯下,塞外钢城包头市的东河区中心城区显得富丽堂皇。可是,在东门大街的南北两边,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南边是散发着现代气息的都市灯火,北边就是微弱灯光下的北梁——内蒙古最大的城市棚户区。
黄土路、石子儿路、方砖路断断续续,坑洼不平,“一人巷”随处可遇,垃圾露天堆积,没有污水管线,没有消防设施……北梁棚户区,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又如一块难看的城市伤疤,多少年来,成为包头和东河心中的痛。
北梁俗称“老包头”,也曾有过繁华。后来,随着包头新城区拔地而起,市政府机关的相继搬离,以及北梁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逐渐沦为典型的城市棚户区。生活困难的人渐渐都聚集在生活成本低廉的北梁。这里住着的多数是老弱病残,下岗职工、无业人员,各类困难群体“蜗居”在一起。
世界各地都有类似北梁的城市棚户区,棚户区就是城市肌体上的片片伤疤。实质上,东河的那条马路隔开的不仅仅是两种生活面貌,更深刻地揭开了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遗留下的鸿沟。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分配差距以及群体心理上的落差,一笔笔“历史欠账”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
还清“欠账”,去除霓虹灯下城市的伤疤,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改善民生、落实公平正义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公平分享。让人振奋的是,当前,政府解决棚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决心和行动,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让人振奋的是,政府、企业、银行、群众等全社会参与北梁棚改的模式,显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也是合力圆梦的生动体现。
我们相信,通过一项项扎扎实实的工程,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越来越少,零星散落的棚户也能得到关爱,城市肌体上的伤疤逐步得到修复,同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心灵都得到呵护。
我们相信,一条马路边的不同灯光,必将变成一样美丽的璀璨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