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全面启动越来越近了!商务部22日表示,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通过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开放促改革,建立融入全球新格局新规则的“倒逼”机制,实现我国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
主动顺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格局
此时推进自贸区的建设,是中国主动顺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格局的重大举措。
肖林谈到,后金融危机时代,新的全球化经济治理格局正在形成:发达国家积极构建新型经济结构,新兴经济体加快崛起,全球金融、贸易、投资治理结构大调整,新产业革命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全球发展重心向亚太转移。为此,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主动顺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格局,打造我国新时期面向世界、深耕亚太的战略载体。
主动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
主动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出发点。
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在TPP、TTIP和BIT三大自由贸易谈判的推动下,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面临重塑,其动向包括:一是推行更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二是积极推进投资自由化;三是更加强调服务贸易自由化;四是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和权益保护。
为此,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先行试验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积累新形势下参与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的经验,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相关谈判提供实证样本和依据参考,进而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主动承担全国开放战略的先行引领使命
适应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对于中国而言,以开放促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要扩大开放领域,服务业领域成为重点;我们要提升开放能级,必须更多地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我们要双向开放升级,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发、品牌、营销相结合的综合优势;我们要接轨国际惯例,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我们要开放载体转型升级,促进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功能创新,进而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重点领域攻坚,释放新的制度红利。
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形成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先行试点,在接轨国际的制度规则、法律规范、政府服务、运作模式等方面率先实践,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可供借鉴的“制度试验池”和适合推广的新模式。
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为中国经济升级起到示范作用。为此,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主动承担全国开放战略的先行引领使命,为我国推动更高层次的、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开放创造经验、积累经验,引领全国开放升级。
尽管自贸区的建设方案还没有公布,但是,上海的方方面面已经行动起来,18个研究团队已开展了长达一年多的调研,涉及贸易、财税、金融、法规等诸多领域。众多企业也已开始对接自贸区的试验方案,制定新的规章和举措。